|
大安法师:净土宗教程第一编(下)第二章教相判释 |
|
第三节净宗的判教01 古印度与中国的净宗祖师,以净宗理念审视释尊一代时教,建构出诸种颇具特色的判教系统,其中以龙树菩萨、昙鸾大师、道绰大师、善导大师的判教较为突显,对后世影响较大,兹分述如次: 一、难行道与易行道 龙树菩萨在《十住毗婆沙论》中,注重行人获阿惟越致(不退转)的必要性,以防堕入声闻、辟支佛地,乃至在凡夫地无量劫轮转之险况。论云:“若人发愿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未得阿惟越致,于其中间,应不惜身命,昼夜精进,如救头然。”然而,获至阿惟越致地,甚难久远乃可得,非怯弱下劣之人所能为。释尊为普度众生,广开方便之门。《十住毗婆沙论》云: “佛法有无量门,如世间道有难有易,陆道步行则苦,水道乘船则乐。菩萨道亦如是,或有勤行精进,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。” 在这里,龙树菩萨从修行的方法与效能方面,提出了判教的标准,将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,概分为两类:一者难行道,靠自力勤修戒定慧,于无量劫捍劳忍苦,次第破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,竖出三界,历劫修证,如陆道步行到达目的地,千辛万苦,是为难行道;二者易行道,信愿称名,仰赖佛力,悲愿加持,往生净土得至阿惟越致地,疾速圆成菩提,如水道乘船,扬帆顺风,疾抵彼岸,安隐快乐,是为易行道。 昙鸾大师承继龙树菩萨的判教,并加以独创性的诠释阐发。《往生论注》云: “难行道者,谓于五浊之世,于无佛时,求阿稗跋致为难。此难乃有多途,粗言五三,以示义意:一者外道相善,乱菩萨法(诸多宗教亦具慈善的表相,混淆离生死苦、得涅椠乐的菩萨法——注);二者声闻自利,障大慈悲;三者无赖恶人,破他胜德;四者颠倒善果,能坏梵行;五者唯是自力,无他力持。如斯等事,触目皆是。譬如陆路,步行则苦。易行道者,谓但以信佛因缘,愿生净土,乘佛愿力,便得往生彼清净土;佛力住持,即入大乘正定之聚。正定,即是阿鞞跋致,乘船则乐。” 昙鸾大师详陈于五浊之世无佛之时,求阿惟越致的五种困难,障碍菩萨修行,从反面显示出易行道的殊胜。这是昙鸾大师依据《无量寿经》与《往生论》的教旨所创发的观念,是将古印度净土教加以本土化、时代化的善巧诠释。 由是,他力本愿的理念与对易行道高度自觉的倡导,构成了中国净宗的主要特色。这一特色亦是在继承龙树菩萨判教基础上,加以中国本土化的独创。饮水思源,龙树菩萨亦被推尊为净宗祖师。 声明:如有发现我们文章、图片或视频侵权,请通过邮件(见首页)与我们取得联络,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。 |
大安法师讲经典、咒语、文集 |
|
即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
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|
|